导员谈心|第二期《目标设定理论》第一讲:学习使我妈快乐?
前一段时间某学校运动会横幅“我爱学习,学习使我妈快乐。”瞬间引起热议。运动会横幅大家乐一乐挺好。结合最近和同学们的谈心谈话。在大学里,有这样观点的同学可不少,可以说横幅反映出部分同学的心声。进入大学的我们,仍然有“学习使我妈快乐”的心态。
这样的心态模糊了学习对我们自己的意义。高考过后的我们总喜欢用迷茫来给自己贴标签,找不到学习的动力。“老师,考上大学是我这辈子最大的目标,现在我已经实现了,我还学习干什么?” “老师,这个专业不是我选的,我不感兴趣!” “老师,这门课考多少分才有什么意义?”……这些都是学习没有动力的说辞。
大学之前的学习,就和我们擅长的游戏一样。我们玩游戏刷怪升级,一关一关闯,坚持下去,同学们都是个中高手。等刷到了满级(考入大学),突然觉得兴趣寥寥。到了大学,我们发现不仅需要学习,而且学习的内涵更加的丰富,从以往书本学习扩展到更加广阔的天地。这就好像养成类游戏在中国总是小众游戏,因为我们突然变得自由了,没有现成的且简单的升级套路。我们都知道未来要成长,但是眼前的路突然多起来了!我们已经习惯了别人安排我们的学习,习惯了通往成功的只有一条道路。自主学习的习惯还没有养成。自主学习比学习本身对我们的阻碍更大。我们失去了学习的动力,甚至彻底放飞自我。
我们主观上知道要努力学习,而实际上却无从下手。未来总不如现在重要,享受当下是我们的信条。“老师,求求您可别说了,我们真知道学习是第一位的”。我相信绝大多数同学都知道学习的重要性,可是都可能被刷刷抖音、刷刷剧打败。“未来虽然重要,但现在抖音使我快乐”。这是我们为什么强调要去“多做”的原因。只有在行动中我们才会实现我们的主观想法,给我们提供动力。
我们学习的目的不能只是为了成绩单,为了拿学分,为了毕业。这些都太浅显了。如果这样那毕业时大家的差距是从哪来的呢?我们的学习重要的是自己能够掌握多少知识,这些都是为了我们立足于社会所打的基础,这些不是用分数简单衡量的。我们总不能工作中遇到问题再回过头来学习吧?所以大学并不轻松。学习本就不是一件轻松的事,谁也不是一生下来就喜欢学习,学习是后天行为, 找到自己学习的动力是我们的课题。
我们不能预料未来可能会遇到什么,所以现在才需要广泛涉猎各种知识,而这种机会只有大学才会有。所以你问我这门课考多少才行?那请问问你自己,你觉得自己考多少可以那就可以!因为学习是自己的事。学会自己做决定并为此负责是我们的任务。
所以,我倾向于培养同学们的自主学习习惯,知道为什么学习,学习什么,怎么学习。比如这次高数没及格,那么我知道接下来如何做才能达到课程的要求,并能付诸实施,这才是最重要的。相对于考试分数,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,是我们需要学习的。我所期待的是你来找我时的自信的发亮的眼睛:老师,您放心,我知道怎么做!